找到相关内容239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净元法师著:慧日集(第一辑)

    都放得下!只要全家大小平安幸福,不愁吃穿,儿女用功读书,其他没什么需求,所以我是最知足的人。  (三)再没有任何事情会让我生气,除非别人真的做错了。  (四)我不喜欢跟他争执,但他实在太过份了。   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3270236.html
  • 千里学禅(2)

    憎恨的方法:  僧很的性格是:这个人很容易发怒,生气,而且可能没有原因地感到烦躁。对这种人适宜的环境,是合适宜于贪欲重者的环境完全相反。有憎恨性格的人,应该创造,或生活在一个很清洁,美丽,整洁的环境里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85170745.html
  • 佛禅“法”“悟”于诗论的影响

      船山有见于起承转合之法,更有见于前人不受此法束缚之事  实,所谓“起不必起,收不必收,乃使生气灵通,成章而已  ”。正系灵活运用之意。于是以法论诗之余,尤以活法论诗  ,几成为同然之见。沉德潜、...

    杜松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0970800.html
  • 佛经同形义异词举隅

    ,今天指对别人的恩德,怀着极度的感动与谢意。早期佛经多做激动愤慨讲,表现生气与不满,倾向于负面的意思。例如:  生经(五卷)/卷一  虽欲夺如意珠,力所不任,于时导师及五百人,安隐渡海,菩萨踊跃,住于...

    竺家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3270860.html
  • 颜尚文:汤用彤的汉唐佛教史研究(1)

    是清华形成的关键时期,也是校务扩展、生气蓬勃的黄金时  代。周校长带进耶鲁大学等精神,树立新校风──读书认真、  工作负责、处事有条理、决不懈怠草率。(注一六)汤氏在这  六、七年间浸润在西方语文与...

    颜尚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0471190.html
  • 淨因法師:和諧社會,從心開始

    现实生活里,人若遇到其中的任何一种“风”,都能让人“心动”,并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。譬如说,别人讲我们不好(毁),便生气、难过。因此,我们很容易受环境左右,随环境改变,时而焦躁,时而忧心,时而恐惧,时而...

    淨因 ( 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63673201.html
  • 王雷泉:佛教教育的目的、方法及前瞻

    九州生气恃风雷,万马齐喑究可哀。 我劝天公重抖擞,不拘一格降人才。(龚自珍) ...

    王雷泉 ( 复旦大学宗教研究所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2773263.html
  • 性广法师:大学院校禅修教学之理念与内涵

    的状态,有助于情绪的自我觉知与调整。一般人也都知道,当生气或紧张时,如果做几次深呼吸,对情绪的平稳就会有帮助。   3、所缘境易于取得 人类只要生命机能尚存,呼吸现象就恒常伴随,所以呼吸是一个随身...

    性广法师

   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5673284.html
  • 黄庭坚诗禅交融的生命实践--论禅学修养对黄庭坚诗歌创作与理论之影响

    另外,禅学修养对黄庭坚诗论的影响如下:提出“以俗为雅”、“以故为新”、“点铁成金”、“夺胎换骨”、“句中之眼”、“参活句”等诗论主张,以禅宗生动的思维带来鲜活的启发,为重意尚理的宋诗注入活泼的生气,...文字为诗的时代风气,带来鲜活的启发,为重意尚理的宋诗注入活泼的生气,展现宋诗特有的风貌。  黄庭坚提出“以俗为雅”、“以故为新”,“点铁成金”、“夺胎换骨”、“句中之眼”,以及运用“参活句”等技巧。这些...

    谢智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2473438.html
  • 方寸论——四祖道信示牛头法融

    一样在做事、吃饭、跟人说话,生气、高兴…喜怒哀乐照样来。但是做这一切事,并没有心物之分,不是‘我’在看‘你’,而是你的色相跟我分不开,那样以“实际状况”下在看你。根本没有“我的主体”跟“所看的对象”在,...

    洪文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3873951.html